金秋时节,金桂飘香,走在岳阳经开区的街头巷陌,诗意碧水,生态文明;树绿花红,环境优美;车水马龙,文明通行……一个转弯、一次凝眸,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
“您好,请稍等一下。”“您好,请走斑马线。”在岳阳大道与旭园路的十字路口处,一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对通行的路人进行文明劝导。
如今在岳阳经开区,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天都在以不同方式进行。
近年来,该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探索出一条“文明实践+”新模式,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基层治理、移风易俗、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相融合,同频共振,让志愿服务活动有载体,让文明实践活动有声有色、有花有果。
创建“幸福小区”——小区微治理彰显大民生
“生活在这个小区很幸福,环境比以前优美,邻里比以前和睦,小区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如今,岳阳经开区通海路管理处凯旋城小区发生的“新生”,让居民赞不绝口。
走进凯旋城小区,道路清洁,环境清幽,一片祥和。很难想象,这里曾因缺乏管理、规划,一度成为“脏、乱、差、劣”的代名词。
那么,“新生”的“密码”在哪里呢?这种转变,来自凯旋城小区的党支部。
2020年以来,通海路管理处针对该小区基础措施差、管理主体缺位等各类问题,将党组织嵌入小区业委会,成立“红色业委会”,打造“红色驿站”阵地,通过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聚焦车位、学位、基础设施建设等业主“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学位672个,增加车位200多个,高质量完成了地下车库、小区绿化、消防通道等提质改造。
同时,依托辖区300余名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帮扶19个特殊家庭,帮助实现微心愿56人次,形成了“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新风尚。
凯旋城小区不是个例。
近年来,岳阳经开区构建以“基层党建+小区治理”为载体的治理模式,推行小区党建“135红色驿站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先锋模范组织作用,统筹社区、社工、社会“三社”力量推进多元共治,引领业主自治、引领物业尽责、引领文明实践、引领志愿服务、引领社团孵化,促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系列有效措施激活了市域社会治理的“一江春水”。凯旋城小区,从一个停水停电常见、上访事件不断的问题小区,跃居为创建岳阳市示范宜居小区的“排头兵”;星河国际小区,从一个居民诉求无人听无人管、邻里纠纷时有发生的问题小区,蜕变为自上而下纷纷叫好的模范小区;阳山新村小区,从破败不堪、基础设施薄弱、脏乱差现象突出的老旧小区,蝶变为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小区……
与此同时,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积极作用。据了解,岳阳经开区目前累计注册志愿者超3.5万人,他们遍布在辖区的大街小巷和村头村尾。10支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整合清风义工、龙根绿、先天下、薪火义工等4支社会公益组织和协会团体的志愿力量,结合疫情防控、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新风引领等工作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2022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
厚植文明乡风——铸魂聚力提升大格局
“摒弃丧葬陋习,倡导移风易俗。作为一名党员,我们理应主动亮身份,带头示范,正确引导群众,给子孙留一片绿水青山。”5月24日,这是西塘镇依法对空港新村多座活人墓进行拆除现场,有着40年党龄的西塘镇空港新村居民胡同普说。
据了解,此次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工作,西塘镇在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之下,高标准完成了86座活人墓全部拆除、197座已葬墓整改的整治任务。
与此同时,岳阳经开区也如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60余次拆除行动,完成373座活人墓、80座涉“五类人员”违规墓、1145座已葬墓整治。”10月11日,经开区在岳阳市违建墓地专项整治工作总结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近年来,岳阳经开区结合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积极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有效引导了广大村民摈弃丧葬旧俗。
针对农村天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岳阳经开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探索长效的措施和途径,切实减轻农民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目前,岳阳经开区49个村(社区)以村规民约为参照点,探索道德评议激励机制,发挥道德模范的感召作用,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推动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与此同时,岳阳经开区积极依靠群众自治力量,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乡贤评议堂等自治平台作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据悉,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岳阳经开区下沉重心,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巡回宣讲、理论下基层、政策解读等活动,今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开展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四部图书等活动150余场次,参与人员近10000人次,目前,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此外,该区各乡镇(管理处)还成立政策宣传队,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短片、悬挂横幅标语等手段,送政策上门、送法律入户,打造了“红色故事亭”“活力讲堂”“习语话西塘”等学习品牌,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开展志愿服务——人人争做文明实践参与者
“原来我觉得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对于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看到他们露出的笑脸,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很有意义。”谈起第一次加入志愿者的感受,通海路管理处大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周次华说。
在这之后,周次华就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免费理发、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免费家电维修等等,虽然是一些生活琐事,但10年来周次华从未间断,他用实际行动阐述、传递理想信念。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痴心不改。作为一名致力于志愿服务工作的践行者,周次华说,“只要社会需要,我会把志愿服务工作一直做下去......”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在周次华的影响和带领下,组织大桥社区的志愿团队共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17次、爱心助残21次、帮扶智障群体16次,扶贫帮困23次、结对帮扶12次,累计服务群众超7000人次......在岳阳经开区,像周次华这样的志愿者超过3万人。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要力量,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温度的体现。
走进金凤桥管理处梅子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约50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向居民全方位展示了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成效,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来的喜人变化。
“现在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在家门口就可以送孩子上英语培训班了。我这个‘小心愿’算是如愿了。”家住金凤桥管理处梅子柿社区梅子新村的群众易桂梅笑着说,“还是之前到村支部反映过,没有想到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
“群众需要什么,实践站就提供什么。群众在哪里,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该社区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方菲介绍,为积极做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融合篇章,我们还推出“志愿服务”激励措施。通过“时间银行”积分管理制度,将志愿者们参与志愿服务时长量化为积分,所得积分可到“积分超市”换取日常生活用品。
今年以来,梅子柿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整合人才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你点单我服务”志愿服务活动,构建“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新时代特色文明实践服务模式,让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实现“点对点”的高效对接,全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让志愿服务更贴心。目前,讲堂开讲7次,开办青少年书法培训班四期、英语兴趣班二期,共惠及孩子220余人。
金凤桥管理处梅子柿社区只不过是岳阳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岳阳经开区整合各类资源,构建“区—镇(管理处)—村(社区)”三级运行机制,建成“1+5+49+X”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 1——将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1个;5——整合乡镇(管理处)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个;49——整合村(社区)基层阵地资源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9个;X——以“满天星”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逐步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平台就延伸到哪里”的建设目标。目前,该区共组建161支志愿队伍,发起志愿服务项目919个,受益群众4万余人次。
文明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岳阳经开区将继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征程上奋力奏响幸福之歌。